陈去病重视戏剧,认为它在鼓动平民、普及社会方面具有其它艺术形式无法比拟的作用(《论戏剧之有益》)。在诗歌主张上,陈去病和柳亚子同调推尊“唐音”。1917年,柳亚子受到南社内外的宋诗派的围攻时,陈去病曾奋起支持。他激烈地指责宗法江西诗派的闽派诗人陈宝琛、郑孝胥等,认为“其声益噍杀而厉”。在散文写作上,他反对分门别户,尤其反对桐城派。他说:“文无论古今,总祈一是,义理、词章、考据三者何适而不可,只须用得其当而已,于彼宗派何与乎?”(《五石脂》)
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,原作者已无法考证。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,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。站务邮箱:gushiwen@laiyo.com
同里镇三元河畔,有一条石板小街三元街,往西不远处,便是陈去病故居。大门面街临河,罩墙高耸,环静幽静。陈去病故居是一处古朴平常的清代居名,占地一千三百六十四点平方米,门楣上方原有“孝友旧业”匾额,进门见有半亭、家祠旧迹,百尺楼、浩歌堂等建筑,历经风雨沧桑,垣几近残 危房。进门朝东有一月洞门,楣额“绿玉青瑶馆”五字,已是青苔微绿。据载,绿玉青瑶馆初建于1932年,距今已有六十多年。
故居原占地二亩二分半,共有房屋42间,大门面西,房屋临河而立,故居内原有楣额“孝友旧业”四字,进门原有半亭,现已不存。宅内主要建筑有浩歌堂、百尺楼、绿玉青瑶馆、书记及家庙等。
陈去病墓位于阊门外虎丘西南麓,1982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。1933年10月病逝于故乡同里镇。1935年11月南社成立三十六周年之际,柳亚子等诸社友将其灵柩迁葬于南社诞生地虎丘山下,并举行了隆重的公祭。
墓在虎丘西南麓杉树林中,坐北朝南,作覆釜形,青砖围砌,水泥封顶,直径5.9米,高2.2米。后筑混凝土罗城,前立碑,设置石供案,铺砌墓道。碑镌柳诒徵所书“陈佩忍先生讳去病之墓”,额雕双鹤翱翔。后因年久失修而日渐残破,1982年由虎丘山风景区管理处整修。
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,原作者已无法考证。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,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。站务邮箱:gushiwen@laiyo.com
陈去病(1874—1933),曾叱咤辛亥革命时期,在那风云变幻的年代,与柳亚子等先创南社,继而追随孙中山先生,曾任孙中山北伐大本营宣传主任,广东护法军政府参议院秘书长等职。孙中山先生亲切地誉他为“十年袍泽,患难同尝”。
易名明志
陈去病出生时,父亲先他5个月前去世,他成了遗腹子。母亲倪节孝君人称倪太夫人,生他时住在苏州娄门平江路庆林桥旁的旅社内,请当地有名的接生婆接产,陈去病的乳名就用桥名命之,为陈庆林。出生数天后,倪太夫人抱他回到同里陈宅大院。倪大夫人是元末著名画家倪云林的后裔,知书达理,陈庆林5岁时,母亲便亲授他文字,史册经文取经用宏,给陈去病幼稚的